“幼有善育”鹏城论坛教研活动
时间: 2021-10-27 作者:YHJ 阅读次数: 5110月15日上午,“幼有善育”鹏城论坛活动在深圳市梅林一村幼儿园正式拉开帷幕,本次论坛由深圳市教育学会承办,以“看见儿童”为年度主题,将通过七场系列活动逐步精彩呈现。为加快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,促进理念转变与能力提升。我园以“幼有善育”鹏城论坛第一期的活动为契机,先是召开了动员大会,成立了以李晶园长为首的学习小组,再是聚焦“看见儿童”的区域与材料开展了学习研训活动。
一、以学促思
在彭赛琴主任的带领下,老师们进行了线上的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。
论坛中,梅林一村幼儿园姚艺园长从“顶层设计、园本特点、总结反思”三个部分和大家分享了该幼儿园“看见儿童的区域与材料”的园本经验及其思考。姚艺园长认为:“我们除了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外,还要从自己的园本课程来思考,因为区域和材料不能脱离园本课程,其两者之间要形成有机联系、有机整体,能够让教师看见孩子的区域与材料,是园本课程的实施组成部分。”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:“区域和材料设计的最终目的便是让老师看见儿童、追随儿童和支持儿童,”这是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。
随后张俊教授以“看见儿童”与“幼有善育”——从区域活动的开展谈起这个主题进行专题分享,他认为:“善育儿童首先要善待儿童,我们要心中有孩子,眼中有孩子。这不仅仅是口号,也是我们整个教育过程中基本的态度,而这个态度就是以儿童为本、儿童立场,这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基本立场。”张俊教授总结,看见儿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它的内涵是:看见儿童就是发现并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;看见儿童就是捕捉和拓展儿童的价值;看见儿童就是理解并运用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规律;看见儿童就是看见每一个儿童,成全每一个儿童。从而让老师们对班级区域与材料的认识有了全新的启发。
美国学者波斯纳在教师成长理论中提出:“教师的成长=经验+反思。”教师在通过与专家对话过后,只有经过自我反思,经验才能上升一定的高度。
二、以思促研
孔子曰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。在通过自主学习、集中学习过后,老师们以级组为单位围绕本次论坛中所学、所思,再结合目前班级的现状、所开展的主题重新审视了班级区域的规划和材料的投放。
到底如何改进材料和玩法,来支持幼儿获取进一步的学习表现,从中获得高质量的学习经验呢?各年级教师在陈丽芬园长、彭赛琴主任和章丽主任的带领下,通过观摩班级的现场,共同探讨思考:“你最大的一个收获是什么?你最想提的一个问题是什么?你回去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?”最后,针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与不同的见解进行了梳理和分享。
幼儿的兴趣点在哪?幼儿的学习需要是什么?到底要怎样才能让主题与区域、材料真正地融合一起?针对园级的集中学习、分组研讨,班级的老师也自发组织本班老师进行了深度汇谈,并制定了下一步整改的计划。
三、以研促行
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。在李晶园长的带领下,各班老师立马将所学、所获,结合班本情况,各自投身于实践之中。
通过老师们的行动中可以发现,老师们的观念转变了,班级的区域、材料也发生了蜕变。她们在不断调整,努力创设出适合儿童发展的支持性区域材料,从而将材料的改造过程转变成真实的园本课程实践经验,努力创设开放、适宜的区域环境。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学习,促进儿童的成长。
这个在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和建党100周年特殊节点举办“幼有善育”鹏城论坛活动,我们虽未亲临现场,但是隔屏也让我们深有感触。这是一场学术的盛宴,一次思想的洗礼,更是一个蜕变的过程,让老师们在专业的领域里从迷茫、彷徨到发现、顿悟。遇见材料,读懂儿童。在整个研训活动中,我们倡导老师们进行学、思、研、行,再学-再思-再研-再行”。在如此循环反复中,帮助教师通过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中,去发现问题,从而调整材料,去了解儿童,从而读懂儿童,进一步推动教师的成长。
让我们从“看见儿童”的区域和材料开始,一起发现儿童、看见儿童,一起思考在孩子的前面,行动在孩子的后面,给孩子提供更为适宜的成长环境。
文稿、编辑:彭赛琴
图片:王妍、各班教师
审核:李晶